张立文律师13501369536

北京专业刑事律师、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刑事诉讼法律事务部主任

北京刑事律师:如何对纵火案量刑处罚放火罪怎么认定

2021-04-20 来源:网络收集 浏览:878

关于如何对纵火案量刑处罚放火罪怎么认定的法律问题,北京刑事律师收集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给大家一些参考。

纵火在很多时候都是人为的故意放火,需要注意火灾造成的损害往往是很大的,包括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失。而在我国将这种故意放火的行为规定为放火罪,而此时就需要追究纵火案中行为人的法律责任,那一般是如何对纵火案量刑处罚呢?现在就让优律师来告诉你答案吧。

一、放火罪怎么认定

一般放火行为,是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在客观上都可能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因此,它们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而在于前者危害公共安全,后者不危害公共安全。从理论上说,界限不难区分。但在司法实践中,在处理具体放火案件时,对于某种放火行为是一般放火行为,还是构成放火罪,有时发生意见分歧。放火犯通常以烧毁目的物为犯罪目的。但是,判断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不应以犯罪目的是否达到为标准,而应以行为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本法律对于放火罪的规定有两个条文,即本条和第115条。

根据刑法理论,结果加重的条款是不发生犯罪未遂问题的,只有该条文规定的严重结果发生了,才能适用该条文。所以,认定放火罪的既遂、未遂,应以本条规定的放火罪的构成要件为标准。根据刑法修正案,该条已经被修改为危险犯,即达到可能造成危害的危险或严重后果的,就既遂。

二、如何对纵火案量刑处罚

根据法律的规定,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损害极端严重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放火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损害后果;二是放火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实际损害后果,但并不严重。在这两种情况下,只能根据本条的法定刑处罚。

只有当放火行为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时,才能根据本法第115条的法定刑处罚。“重大损失”的标准,一般为损失5万元以上。

还是要考虑到实际造成的损害后果,这样作出的判刑才能很好的遵循罪刑相适应原则。根据《刑法》中对放火罪量刑标准的规定,犯此罪的最高可以直接对行为人处死刑,当然这也要求故意放火行为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延伸阅读:
  • 未成年人犯罪年龄如何认定? 对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认定,一律以未成年人...
  • 剥夺政治权利期间再犯罪如何处罚 对数罪均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并罚应当采取“...
  • 刑事犯罪的非法所得应当怎么处理... 根据法律中的规定,对于刑事犯罪的非法所得...

如果你有其他关于如何对纵火案量刑处罚放火罪怎么认定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北京刑事辩护律师张立文

相关阅读

职务侵占罪的量刑

国家工作人员指定他人收受财物被认定受贿罪的情形

国家工作人员通过不属自己主管的下级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

贪污罪中,因租赁国有资产,认定国家工作人员的错误情形

刑事法律咨询

13501369536

刑事知识

人民检察院办理伤害类案件技术性证据实质审查工作规定 最高检发布《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追究条例》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办理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 “两高”印发《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八)》 “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国有资产罪”调整为“徇私舞弊低价折股、出售公司、企业资产罪” 依法加强对法院提级管辖和再审提审的法律监督 粮食购销领域职务犯罪典型案例 办理海上涉砂刑事案件证据指引 最高人民检察院、建设部关于在查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中加强协作配合的通知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串通招投标犯罪典型案例 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 深入贯彻反腐败决策部署 依法从严惩治行贿犯罪 最高检印发《关于加强行贿犯罪案件办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联系方式

电话:13501369536

邮箱:jingshibianhuren@sina.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37号京师律师大厦

微信咨询

法律咨询 13501369536